1 2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资讯 >

重庆一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 工业高污染问题突出

工作人员测试水样
核心提示
      近年来,通过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水环境项目建设、重点行业废水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综合整治等一系列重大环保工程,重庆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水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库区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然而,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负荷和环境容量之间的冲突日趋凸显。为了使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进新一轮“碧水行动”全面实施。
 
重庆,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山水之城。
      翻开今天的重庆地图,人们会发现,长江、嘉陵江犹如重庆这座年轻直辖市的主动脉,而无数的次级河流就是连接着主动脉的毛细血管,它们在这片土地上交错纵横,为这座集大城市和大农村为一体的直辖市输送着养分。
      重庆,因水而兴,城市多沿江、沿河而建。曾几何时,重庆却因水而困,工业企业沿江而建等原因,导致长期以来我市的水环境质量,尤其是饮用水源和河流水质不容乐观,水环境治理形势极为严峻。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改善水环境质量措施的实施,我市的饮用水源、次级河流及水库等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重庆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连续6年100%达标。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市将同时面临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后水流速度减缓、水体自净能力减弱等给水环境保护带来的严峻挑战。
      面对严峻的形势,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以治理水污染为重点,以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次级河流整治、工业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峡库区水环境风险防范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碧水行动”。
 
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
 
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时间回到2006年1月6日,綦江河水污染造成3万人断水,世人震惊。
      当天上午,人们发现,綦江河变成了紫红色!原来,当地的华强化肥公司一套正在试运行的末端废水处理系统弯头腐蚀破裂,600吨硫酸废水泄漏,直排綦江河,造成当地居民3万人断水。
      在水污染事件发生之后,当地立即启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紧急预案,卫生、水务部门立即下达暂时停止在綦江河取水的通知,綦齿实业开发公司水电厂暂停向桥河街道3万人供水。
      为了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从2006年起,綦江区制定了《綦江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投入14亿元对流域内的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城镇生活垃圾等污染源进行整治,让綦河水由浊变清,总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域标准。
      为了杜绝偷排现象,綦江区实施了多项措施。一方面,与重庆水务集团签订“治水”协议,建设污水处理厂,总揽全河段的工业废水处理;另一方面则通过强制措施,要求綦河沿线的企业全部修建污水处理场,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律停产关闭。如今的綦江河水质,已得到极大改善。
      其实,对綦江河的保护,只是我市为保护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源所做努力的缩影。
      截至2012年底,我市关闭或整合了风险等级高的101家小型水厂,基本完成了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产和畜禽养殖取缔工作,综合整治了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船舶等550余个污染源,实施了主城区“两江互济”备用水源工程,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3000余块,建立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基础数据库,定期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使重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在新一轮的“碧水行动”中,重庆将继续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管理基础工作,完成全市114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清理工作,规范设置璧山县同心水库、城口县羊耳坝水库等92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重点整治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综合整治,推进建设城口县、丰都县等15个区县城市备用水源,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力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88%以上。
 
次级河流及湖库整治
 
还山水之城碧波千里
 
      重庆是一个因水而生的城市,境内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河流经过,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
      除了这些大江大河,在巴渝大地上还有数不清的小溪小河,它们串联起如星星般散落于巴渝大地上的湖泊、水库,汇聚成了奔涌千里的长江。
      这些次级河流、湖泊、水库,是重庆人民赖以为生的重要水源。
      流经九龙坡、沙坪坝、北碚三区的梁滩河,是两岸居民的母亲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水、工业废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河中,梁滩河成了污臭的河流。
      2010年6月以来,我市下定决心,花大力气对梁滩河污染实施综合整治工作。北碚区污染防治科科长杨文睿介绍,在梁滩河的综合整治过程中,仅在梁滩河歇马镇段综合整治工程中,就有115家工厂企业因工业污染受到惩处,130多家家禽养殖被取缔,整段河流划为家畜禁养区;在歇马镇,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统一生活污水的处理,达标排放;清掉河流底泥3万余吨。
      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梁滩河水质发生了显著的改善,黑臭的劣Ⅴ类水质基本消除,目前大部分河段水质恢复到了Ⅴ类,部分河段水质恢复到了Ⅳ类。
      为了再现小桥流水人家场景,重现美丽山水城市的神韵,重庆为整治次级河流及湖库一直在不懈努力:梁滩河等27条重点次级河流两岸的工厂变少了,家禽养殖变少了,排污口不再肆无忌惮;城乡垃圾收运系统逐渐完善,湖库周边环境不断改善;纳入常规监测的73条主要次级河流水环境功能达标率由2005年的65%提升到2012年的92%……
      在新一轮的“碧水行动”中,我市将继续开展永川临江河、南川大溪河等河流综合整治,重点开展主城建成区56个湖库水质污染状况调查,编制“一湖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对56个湖库实施分类综合整治,深化主城区梁滩河等22条河流深度处理工程,完成主城区、丰都等长江干流清漂工程10个,完成主城区船舶码头污水、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工程。
 
深化工业污染源防治
 
从源头遏制水污染事件发生
 
      翻开昔日的历史,重庆一直扮演着工业重镇的角色,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直辖以来,重庆更是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员。
      然而,我市原有的工业布局并不十分合理,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两江四岸”,也成为河流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作为老工业基地,我市的化工、医药等高污染、高能耗结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工业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意识薄弱,存在污水处理设施不匹配、运行不正常、偷排漏排等情况,含有铬、汞、砷等重金属、氨氮、硫化物等工业废水排入河流中,对河流水质造成了污染。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尤其是工业废水对河流水质的污染,我市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严格工业项目环境准入,主城区禁止新建有燃煤设施的电厂、水泥、钢铁等高污染项目;推进工业产业战略性结构转型,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实施关闭、搬迁污染企业1812家,主城全市建成21个工业园区(组团)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了标准化达标工作,完成了728家工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安装污水在线监测装置212家。
      如今,工业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状况已经得到极大改善。至2012年底,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干流水质满足Ⅱ类水质标准(总磷除外),重庆长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总磷除外),在全国七大水系河流中处于最好水平。
      尽管如此,我市工业高污染、高能耗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企业管理网格化和全覆盖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市的工业污染源防治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新一轮的“碧水行动”中,我市将加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巴南区麻柳等48个工业园区(组团)污水集中处理工程,重点开展2700余家重点工业企业标准化达标工作,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5个重金属重点防控行业、危险废物重点源以及钢铁、煤化工、电解铝等7个产能过剩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大量密集分布于城市,由此造成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等问题逐渐突出:生活垃圾胡乱丢弃,挥发的有机物散发出的刺鼻气味让行人不得不掩鼻;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腥臭难闻,更是让人们窗户紧闭……
      为了提高污水垃圾的处理水平,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56座,率先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街、镇(乡)污水处理厂336座,主城区镇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实施了主城区三级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共计建成6000余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05年的30%上升到2012年的88%。
      此外,我市还建成长生桥等4座大型垃圾处理场、47座中小型垃圾处理处置场和47座垃圾压缩中转站,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05年的60%上升到2012年的98%。
      然而,就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市仍有约一半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已满负荷运行,主城区还需建设87.5万吨的日处理能力,才能满足雨污混排需求。整个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形不容乐观,我们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因此,在新一轮的“碧水行动”中,我市将遵循“厂网并举、管网优先”原则,完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机制,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水质水量核查;加强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并落实分级收运责任,建立“村收集、镇运输、区县集中处置”的垃圾处置体系,力争实现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垃圾收集处置率达到85%以上。
 
三峡库区水环境防险
 
为高峡平湖保驾护航
 
      在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后,开县新县城周边形成了一个常年水位为172—175米、周长为36.4公里、水域面积14.8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汉丰湖。
      蓄水后的汉丰湖,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水流速减慢,自净能力大大降低;淹没区大都是肥田沃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造成水体富营养水平高,容易滋生各种浮游生物和藻类;开县新县城几十万人的生活污水排放将对湖的水质造成严重威胁。而汉丰湖的水环境污染则会对长江、对库区水环境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此,开县政府加快沿湖镇东集镇、丰乐集镇污水管网建设;在汉丰湖上游建成临江垃圾处理场和铁桥污水处理厂,解决重点集镇污染治理问题;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示范工程;完成汉丰湖库底清理350万立方米,生态护岸6.57公里,排洪沟1.1公里;建成投运全市唯一的县级医疗废物处理厂,城区建成3个现代化垃圾中转站,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关闭搬迁汉丰湖重点区域的19家畜禽养殖企业……
      对汉丰湖水环境质量的保护,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
      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不仅关系环境保护,更关系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长治久安。近年来,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作为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三峡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备受国家重视。
      今年以来,国家对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年度考核指标由原来的1项污染因子扩展到21项,加上库区自身仍存在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滞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问题突出、部分湖库和次级河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等问题,“三江”干流及次级河流流域内分布着较多化工、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等风险源,风险防范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三峡库区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因此,为了克服严峻的形势,加强库区水环境风险防范,我市在新一轮的“碧水行动”中,将完善风险源数据库,构建政府、部门、风险源单位对突发环境事件事前预防、事后处置的全网络、全覆盖的监管预警体系、应急联动和应急处置体系;同时完善水环境预警系统和预警平台建设,实现污染事故影响迁移的动态跟踪、危害评估、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
 
守底线治污染保安全严考核
 
市环保局全力抓好“四件大事”让群众满意
 
      8月19日,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大平主持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会议。会议要求,全力抓好守底线、治污染、保安全、严考核“四件大事”,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乡镇环保机构能力建设和环境基础数据管理三项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会议部署,“守底线”方面,我市已出台环评机构信用评价制度和环评信息公告制度,对已出台的制度要执行到位,敢于动真碰硬。市环保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区域功能发展分区的意见,解决建设项目验收与固废处理设施方面存在的矛盾问题,抓紧推进总量减排工作。
      “治污染”方面,我市将紧密围绕全市环保“五大行动”开展工作。其中,“蓝天行动”既要紧密结合国务院“大气十条”开展工作,又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我市实际落实措施。特别是在控制PM10的同时,自加压力,重点控制PM2.5。“碧水行动”重点抓好主城区湖库和次级河流整治,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管理。“宁静行动”围绕贯彻落实《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落实各项措施。“绿地行动”和“田园行动”重点抓好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在项目安排方面向行动积极、技术有保障、建设时间明确、设施运营效果好的区县予以倾斜。
      “保安全”方面,将结合环保部和我市正在推行的环境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做好安全防范。加快排查全市工业企业排放情况,分清属地管理职责。
      “严考核”方面,将坚持“考实、实考”原则,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一般与重点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当前重点抓好老问题的督查整改、新问题的督查及督查结果运用。
      会议指出,环境监察是环保逆向管理的重要手段,下一步要重点在人员补充、内部机构优化、设施设备、职责定位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与加强。要以整风精神克服思想上盲目乐观、标准要求不高、工作不够深入、管理缺位等问题,结合我市环保实际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本文地址为:http://www.cunlei.net/news/13620.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Tags:
上一篇:节能环保成500强在华投资重点
下一篇:武汉污水处理厂故障 20万吨污水直排南太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