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处置惩罚工艺四
以生化、物化、深度处置惩罚相勾结,见图4、图5(高浓度废水预处置惩罚)。
该工艺用于某市整染厂印染废水处置惩罚,设计水量5000m3/d。主要水质指标浓度为:CODCr=1000mg/L~1500mg/L,理工。BOD5=300mg/L~500mg/L,S2-≤35mg/L,色度≤1000倍。要求处置惩罚后出水为:CODCr≤100mg/L,BOD5≤30mg/L,色度≤50倍,含氟废水。S2-≤0.5mg/L。
工艺四揭晓在1997年2月的某刊物上,文中无预处置惩罚工艺流程图(图5),混合废水处置惩罚工艺流程也很简单,图4、图5是完全按文中叙述绘进去的工艺流程全过程。其有关的几个主要参数为:加酸中和至pH=6~9;水解酸化池水力中断年华4.3h-口头负荷率1m3/(m2·h ),设YDT弹性立体填料;一、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水力中断年华离别为4.8h和2.3h,气水比离别为20∶1和15∶1,中间沉淀池上清液按1∶1回流到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始端;中间沉淀池口头负荷率4m3/(m2·h),二沉池口头负荷率3.0m3/(m2·h);普通快滤( 清水池设在滤地上面,有效容积95m3)流速10m/h,反冲洗强度15L/(m2·s),冲洗年华5min;生物炭池为二级串联,前级为升流式,后级为降流式,过滤速度为3m/h,想知道浅析。气水比为5∶1,反冲洗强度9L/(m2·s),反冲洗年华5min,3d~5d冲洗一次;总调节池兼初沉池,水力中断年华11.5h,底部设7条排泥沟,每条沟内设1根DN300mm的穿孔排泥管,污泥排入集泥井后用AS75-4CB潜污泵抽至污泥稀释池。
600)this.width=600" border=0> 图4处置惩罚工艺四流程
600)this.width=600" border=0>图5高色度高浓度染色原液与蒸煮废液预处置惩罚工艺流程
有关该工艺的文章在1997年2月揭晓以来,有一定的影响面,印染废水处理。但本人感到有些问题需举办讨论和商榷。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整个工艺由高浓度、高色度废水预处置惩罚,混合(综合)废水的生化、物化处置惩罚,普通快滤池及生物炭池的深度处置惩罚3个部分组成(不包括曝气、加药及污泥处置惩罚体例)。根据混合废水水质和排放要求,处置惩罚工艺是否要这么复杂呢?应该说此工艺流程并不是"优化组合"。按此工艺方案必然是:一是占空中积大,二是投资多,三是运转费用 (处置惩罚成本)高,四是运转管理、操作复杂、工作量大。在到达设计要求的排放标准前提下,这四方面是衡量污废水处置惩罚的主要指标。
(2)污泥回流到厌氧水解酸化池的主要目的是扩大生物量,加速废水中某些难降解和高分子无机物举办水解酸化,成为可降解和小分子物质,提高可生化性,电镀废水处理。因此其回流的污泥必需具有活性,而且活性越强越好。而现回流的污泥是经过加药、反应、沉淀后的二沉池中的污泥,这就生活着两个问题:一是回流污泥无活性,不生活扩大水解酸化池的生物量;二是经加药后的污泥中如还具有一定的剩余药剂,高浓度废水。则可能会对水解酸化池中微生物生长不利。因此可改为没有加过药剂的中间斜管沉淀池的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中去,即把中沉池的1∶1上清液回流改为污泥回流。因污泥含水率接近99%,到达既扩大生物量又稀释的目的,同时污泥自行消化减少污泥量。
(3)厌氧水解酸化池采用钟罩式脉冲澄清池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脉冲发生器间隔进水,对厌氧水解酸化池举办搅拌。但脉冲澄清池很"娇",对水量、水质、水温等变化很敏感,耐冲击负荷适应性差,因此目前在水处置惩罚中已很少采用。为到达搅拌水解酸化池目的,可采用工艺一的方法,在水解酸化池前设脉冲发生器。有机废水。
(4)设置"普通快滤池"与"生物炭池"的目的应明确,该文中说:"该工艺是作为深度处置惩罚工艺,也是把关工艺。"一般来说,"深度处置惩罚"是指处置惩罚后的水举办回用来说的;" 把关工艺"是指前置处置惩罚的水质,还达不到设计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置惩罚举办"把关" 。究竟是为了"回用"还是为"把关"而设置的不十分明确,也就是说"深度处置惩罚"之前的工艺能否到达排放标准"心中无底"。因此设置了超越整个"深度处置惩罚"和超越"二级生物炭池"两根超越管。就是说沉淀池出水达标了,则后续部分就不用了,这不是扩大了投资和占空中积了吗?作为设计应在取水样举办适当试验基础上举办,不应现在这样研商。你看印染废水处理。倘使" 深度处置惩罚"是回用需要,则应根据回用水量、水质举办深度处置惩罚设计,也不是全部都举办深度处置惩罚。其实"深度处置惩罚"之前的工艺已是很复杂了,按原水水质把工艺举办适当的调整和改革,经穿孔斜管沉淀池的出水到达设计排放标准是可以做到的。
(5)在"
此处置惩罚工艺还生活其它一些问题,这里不再阐述了。
1.5处置惩罚工艺五(见图6)
600)this.width=600" border=0> 图6浙江省某印染厂处置惩罚工艺流程示意
图6为浙江省某印染厂废水处置惩罚工艺方案,处置惩罚水量250m3/d,原水水质为:CODCr≤2 300mg/L,学会冲气娃娃感觉。BOD5≤450mg/L,色度≤160倍, pH≈7,有机废水。水温:70℃左右,SS>200mg/L。
处置惩罚后的排放要求为:pH:6~9,色度≤80倍,CODCr≤150mg/L,BOD5≤60mg/L,SS≤200mg/L。
本印染废水有以下特色:
(1)BOD5/CODCr值很低,不到20%,因此生化处置惩罚难度大,首先要设法提高BOD5/CODCr值;
(2)水温很高(70℃),不利于物化、生化处置惩罚。因此要采取措施把水温从70℃降到40℃以下;
(3)目前为一班制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废水量集中在8h之内产生,而废水处置惩罚设备为24h运转,故调节池要大;
(4)原有地下集水池和大、小两组调节池及煤渣过滤的土法处置惩罚设备,要求在新的工艺处置惩罚设计中尽可能采用。
根据上述本工艺(图6)有以下特色:
(1)原有集水池不变,提升泵仍利用,在集水池始端设二道粗、细格栅;把原有一组容积较大的空中式调节与煤渣过滤体例全部改为调节池,并适当加高;把一组容积较小的空中式调节池与煤渣过滤体例改为污泥池、污泥稀释与干化体例。一、二级沉淀池中污泥均以重力流进入污泥池,省去污泥提升泵。这样原有的构筑物全部利用了。
(2)为把水温降低下来,在调节池始端上部设置逆流式机械通风低温冷却塔,高浓度废水处理。一是减少占空中积,学习
(3)为提高BOD5/CODCr值,工艺采用先物化(一级沉淀池)→生化→ 再物化(二级沉淀池),第一级物化处置惩罚采用加药反应沉淀池,根据试验及以往的体味与分析,CODCr去除≥50%,BOD5去除约20%,使BOD5/CODCr值提高到≥0.30,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置惩罚。但加药控制要适当,以免影响后续生化处置惩罚。
(4)在生化处置惩罚中,污水处理资料。为扩大微生物所需要的养分源,水在进入水解酸化池前投加适当的N和 P;为扩大生物量,促使大分子无机物和不溶性无机物的生物降解,把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含污泥),在未加药之前用回流泵按比例回流到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内均设弹性立体填料,以利挂膜和脱膜。
(5)一、二级沉淀池均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中间设导流筒,沉淀效果好,排泥畅通,管理操作浅易,印染。目前在小水量污、废水处置惩罚中采用较普遍。
2处置惩罚工艺浅析
对于不同水质的印染废水有不同的组合处置惩罚工艺,有可能物化为主,也可能生化为主,固然基本方法及原理大致是相同的,但优化组合很重要。现对上述较有代表性的5个工艺举办浮浅的分析。
(1)5个工艺的共同点之一是均采用了厌氧水解酸化池和好氧生化池,这是废水处置惩罚中的主要工序和设施。在好氧生化处置惩罚之前采用厌氧水解酸化池,这是由印染废水的水质性质决定的。
(2)5个工艺的共同点之二是均有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始端。但污泥回流分两种情况,高浓度废水。一是后续沉淀池不采用加药沉淀的,则用沉淀池的沉淀污泥回流;二是后续沉淀池采取加药沉淀的,则用氧化池进去的、加药之前的、含水率相对较高的污泥回流。除无机泥渣外,基本上可消弭污泥排放,则可不设污泥干化体例和设备,俭省投资及处置惩罚成本,这个共同点是可取的,设计中应予应用。
(3)高浓度的染色原液、蒸煮废液、碱减量废水等,应举办预处置惩罚,把无机物浓度降低后再进入总调节池,与其它废水一起集中处置惩罚,这是至关重要的。
(5)对于pH值高的废水(如碱减量废水)应先加酸中和;对于养分源不敷的在进入水解酸化池前需投加P和N;为加速水解酸化的举办,应回流一定量的、未加过药剂具有活性的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始端。提高BOD5/CODCr值有利于生化处置惩罚的举办。一般来说,希望进入水解酸化池的BOD5/CODCr值>30%,进入氧化池的BOD5/CODCr>40%。通常情况下,只要进入水解酸化池的BOD5/CODCr>30%,则进入氧化池的BOD5/CODCr值基本上能到达≥40% ,你看废水处理。这是因为在水解酸化池中CODCr约去除30%左右,而BOD5却去除很少,有时不仅没有去除,BOD5值反而会扩大,常扩大5%~10%,因而进入氧化池的水BOD5/CODCr>40%以上,提供了较好的可生化条件,废水处理。在5个方案中均满足了此要求。
(6)在到达设计所要求排放标准前提下,工艺处置惩罚流程尽可能简化,举办最佳的优化组合,以俭省投资,含氟废水处理。减少占空中积,降低处置惩罚成本,便于管理操作。上述先容的处置惩罚工艺方案及浅析供参考,不妥之处接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美]C P 小莱斯利格雷迪-享利C 利姆编著. 废水生物处置惩罚理论与应用.李献文,杨西昆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乌锡康,看看电镀废水处理。金青萍编. 无机水净化治理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4)
3娄金生,听说工艺。姜广生-等. 酸化水解-接触氧化-生物炭法处置惩罚印染废水的应用. 给水排水,1997(2)
4崔青安,周长希. 水解-接触氧化-合建式氧化沟工艺处置惩罚工业废水的应用. 给水排水,1998(1)
5王田,厌氧-好氧-气浮组合式工艺处置惩罚印染废水的设计与研究. 给水排水技术动态- 1997(2)
6蒋震华,朱月海. 浙江省某印染厂废水处置惩罚方案设计,1999(6)
7汪凯民,靳志年. 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进展. 给水排水,1993(10)